《佛藏經》卷1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
《佛藏經》卷1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
舍利弗。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。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。
@「舍利弗。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怎麼樣叫作念佛呢?能觀無形無相的非心心叫做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『世尊曰:舍利弗,什麼才可稱為念佛?見五蘊空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@「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無數諸佛其心皆過於世間任何思議之法,是不可以揣摩稱量的。因為這個緣故,真正的念佛並不是在於執取任何有形相的方式來念的。」
日誌譯:『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,都是以見五蘊空以是義故見五蘊空無所有名為念佛。
『佛』覺通稱,此中《佛藏經》卷1念佛不是念彼阿彌陀佛,更何況正覺同修譯者把念佛與見佛都搞混ㄧ起了。
給正覺同修會:
『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。』故知見無所有名為念佛,二乘法是大乘之根且五蘊空是通三乘怎麼可以說大乘不用修習?
《佛藏經》卷1釋尊先說五蘊空乃名念佛,這與此『見無所有』名為念佛完全相應,釋尊後乃繼續述說見佛,見佛亦是禪宗所謂見性,見五蘊空見無所有也是禪宗的明心。
〔東土祖師〕 《初祖菩提達磨大師》
僧神光者,曠達之士也。久居伊洛,博覽群書,善談玄理。每歎曰:「孔老 之教,禮術風規,莊易之書,未盡妙理。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,至人不遙,當造玄 境。」乃往彼,晨夕參承。祖常端坐面壁,莫聞誨勵。光自惟曰:「昔人求道,敲骨 取髓,刺血濟饑,布髮掩泥,投崖飼虎,古尚若此,我又何人?」其年十二月九日夜 ,天大雨雪。光堅立不動,遲明積雪過膝。祖憫而問曰:「汝久立雪中,當求何事? 」光悲淚曰:「惟願和尚慈悲,開甘露門,廣度群品。」祖曰:「諸佛無上妙道,曠 劫精勤,難行能行,非忍而忍。豈以小德小智,輕心慢心,欲冀真乘,徒勞勤苦。」 光聞祖誨勵,潛取利刀,自斷左臂,置于祖前。祖知是法器,乃曰:「諸佛最初求道 ,為法忘形,汝今斷臂吾前,求亦可在。」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。可曰:「諸佛法印 ,可得聞乎?」祖曰:「諸佛法印,匪從人得。」可曰:「我心未寧,乞師與安。」 祖曰:「將心來,與汝安。」可良久曰:「覓心了不可得。」祖曰:「我與汝安心竟 。」
這段講念佛:
『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舍利弗。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』
後ㄧ段講見佛:『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』
然後又繼續講諸法實相,用不離體,體不離於用的實相念佛法門: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。」
「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我佛陀之所以說見無所有名為念佛,真實的義理是在--非心心是無分別心的緣故。因為諸佛的心都是無分別心的緣故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憶念這種無分別的非心心即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
五蘊空實名無分別,諸佛證得五蘊空所以無分別,不要在五蘊中分別以是故言,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
@「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還有,能夠現觀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即名為見佛。什麼是諸法的實相呢?這是指諸法因因緣故源生於非心心,並無自體相可言,所以是畢竟空無所有的。以這種畢竟空無所有的法理來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接下來佛說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,此見便是禪宗的見性,要怎麼知道為諸法的實相呢?『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』諸法源生於實相,但其所顯法畢竟空無所有,所以要離一切相亦不念實相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
這便是禪宗云『平常心』也就是說不起心觀照六祖惠能大師云『直心』。
@「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像這樣的念佛法中,乃至生起一絲絲有某佛可念、有佛號可念、有法可以憑恃的心都不可以的,這樣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佛陀再ㄧ次強調在如來最了義法門中,『乃至小念尚不可得,』因為實相不可說得,說我已證、已悟,乃至小念有我可得,了解無所得是名念佛。
所謂的『悟』因迷說悟,如人往西卻望東,迷失方向當地人指明後『迷』便消失,修行亦是如此,若真悟便不執於悟,若執於悟反增人我不斷,故知念念無所得,無所得是名念佛。
佛者覺通稱此中念佛不是念彼阿彌陀佛。
@「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這種念佛的方法真義是言語道斷的、是超過任何世間的念頭的,沒有任何世間念佛的念頭可以稱作念佛,這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舍利弗,是念佛法是不可言說超出意識過出諸念,不可得任何念是名念佛。
悟是對迷而說悟,悟了迷不見,悟亦無所得,悟了必知我尚不可得何敢稱有我開悟?悟此法者便知是念佛法是不可言說超出意識過出諸念,不可得任何念是名念佛。
如此便知悟亦是假名,達摩祖師云:
是知持心學法,則心法俱迷;不持心學法,則心法俱悟。凡迷者,迷於悟;悟者,悟於迷。正見之人,知心空無,即超迷悟。無有迷悟,始名正解、正見。
修道人不外求道,何以故?知心是道。若得心時,無心可得;若得道時,無道可得。若言將心求道得者,皆名邪見。
@「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一切的念頭從非心心的立場來觀察其實都是虛妄本無的,原本就是寂滅的。佛子們如果能夠隨順這種方式來學習念佛,才是稱作真正學習念佛。」
日誌譯:舍利弗。ㄧ切諸念非生非滅本質上皆寂滅相,一切諸念就如同瀑布的水泡,冒了又滅,滅了又生,然其水泡濕性沒有變化,〈泡喻五蘊、濕性喻本心〉這沒有變易就是本心,能了知隨順生滅是法,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
念佛也就是念覺,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
@「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千萬不可以任何形式的心相來念佛。為甚麼呢?因為如果是這樣有心相來念佛的話,就會執取這個相,因為執取相的緣故就會生起一種微細的貪念,因而引生識行落入生死流轉。所以真正的念佛應該是無形無色、無所攀緣、不要生起任何有自性的念頭來才對。」
日誌譯:不可以有形式色念覺,為什麼?念色著色也!因為眼對相境貪味為識,心本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所以離一切相。是名念覺。
這裡教導悟後心行,不住一切相也就是禪宗平常心、直心,寂照一體、定慧一體,並非說彼阿彌陀佛,故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,一切佛所證也是這個道理故稱諸佛。
佛:覺
@「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所以說舍利弗,你應該要知道--念佛是無有分別、無取無捨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得知釋尊上述所說是故應當知,心不要產生對立應該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覺。
『覺』無生無滅,心生法生、心滅法滅,心由迷妄之而起,了知此理應當無有分別無取無捨而廣六度行,見眾生與我同ㄧ性,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萬德莊嚴 攝受眾生是名真念佛『覺』。
名相:廣六度行
釋文: 又作六德行。謂菩薩應廣修六度行,方能大弘法義。據成具光明定意經所載,即:(一)廣施,菩薩懷廣大心,深知此身及一切財物皆無我、無常,故能盡施一切而了無罣礙;復能廣弘法施,以開化愚蒙眾生。(二)廣戒,菩薩堅守諸戒律,以保身、口、意三業之清淨,復輾轉化他,廣弘戒法。(三)廣忍,菩薩於一切違逆之境皆行忍耐,視惡境為空無所有,而不生瞋恚之心;復輾轉化他,令受教眾生亦行忍。(四)廣精進,菩薩精進修持,善調飲食、睡眠,無有怠惰;且不辭辛勞廣說法要以開教愚頑,令其亦精進無怠。(五)廣一心,菩薩修行禪定時,能一心寂靜,離諸散亂,於一切時處,亦能專一其心而無所動搖;復化眾生,令其一心不亂。(六)廣智慧,菩薩以智慧照了一切,雖處五濁之塵境,然道心堅固不失,滅絕三界妄想而證涅槃;復化眾生,令其亦修智慧。
@「舍利弗。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怎麼樣叫作念佛呢?能觀無形無相的非心心叫做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『世尊曰:舍利弗,什麼才可稱為念佛?見五蘊空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@「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無數諸佛其心皆過於世間任何思議之法,是不可以揣摩稱量的。因為這個緣故,真正的念佛並不是在於執取任何有形相的方式來念的。」
日誌譯:『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,都是以見五蘊空以是義故見五蘊空無所有名為念佛。
『佛』覺通稱,此中《佛藏經》卷1念佛不是念彼阿彌陀佛,更何況正覺同修譯者把念佛與見佛都搞混ㄧ起了。
給正覺同修會:
『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。』故知見無所有名為念佛,二乘法是大乘之根且五蘊空是通三乘怎麼可以說大乘不用修習?
《佛藏經》卷1釋尊先說五蘊空乃名念佛,這與此『見無所有』名為念佛完全相應,釋尊後乃繼續述說見佛,見佛亦是禪宗所謂見性,見五蘊空見無所有也是禪宗的明心。
〔東土祖師〕 《初祖菩提達磨大師》
僧神光者,曠達之士也。久居伊洛,博覽群書,善談玄理。每歎曰:「孔老 之教,禮術風規,莊易之書,未盡妙理。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,至人不遙,當造玄 境。」乃往彼,晨夕參承。祖常端坐面壁,莫聞誨勵。光自惟曰:「昔人求道,敲骨 取髓,刺血濟饑,布髮掩泥,投崖飼虎,古尚若此,我又何人?」其年十二月九日夜 ,天大雨雪。光堅立不動,遲明積雪過膝。祖憫而問曰:「汝久立雪中,當求何事? 」光悲淚曰:「惟願和尚慈悲,開甘露門,廣度群品。」祖曰:「諸佛無上妙道,曠 劫精勤,難行能行,非忍而忍。豈以小德小智,輕心慢心,欲冀真乘,徒勞勤苦。」 光聞祖誨勵,潛取利刀,自斷左臂,置于祖前。祖知是法器,乃曰:「諸佛最初求道 ,為法忘形,汝今斷臂吾前,求亦可在。」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。可曰:「諸佛法印 ,可得聞乎?」祖曰:「諸佛法印,匪從人得。」可曰:「我心未寧,乞師與安。」 祖曰:「將心來,與汝安。」可良久曰:「覓心了不可得。」祖曰:「我與汝安心竟 。」
這段講念佛:
『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舍利弗。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』
後ㄧ段講見佛:『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』
然後又繼續講諸法實相,用不離體,體不離於用的實相念佛法門: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。」
「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我佛陀之所以說見無所有名為念佛,真實的義理是在--非心心是無分別心的緣故。因為諸佛的心都是無分別心的緣故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憶念這種無分別的非心心即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
五蘊空實名無分別,諸佛證得五蘊空所以無分別,不要在五蘊中分別以是故言,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
@「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還有,能夠現觀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即名為見佛。什麼是諸法的實相呢?這是指諸法因因緣故源生於非心心,並無自體相可言,所以是畢竟空無所有的。以這種畢竟空無所有的法理來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接下來佛說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,此見便是禪宗的見性,要怎麼知道為諸法的實相呢?『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』諸法源生於實相,但其所顯法畢竟空無所有,所以要離一切相亦不念實相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
這便是禪宗云『平常心』也就是說不起心觀照六祖惠能大師云『直心』。
@「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像這樣的念佛法中,乃至生起一絲絲有某佛可念、有佛號可念、有法可以憑恃的心都不可以的,這樣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佛陀再ㄧ次強調在如來最了義法門中,『乃至小念尚不可得,』因為實相不可說得,說我已證、已悟,乃至小念有我可得,了解無所得是名念佛。
所謂的『悟』因迷說悟,如人往西卻望東,迷失方向當地人指明後『迷』便消失,修行亦是如此,若真悟便不執於悟,若執於悟反增人我不斷,故知念念無所得,無所得是名念佛。
佛者覺通稱此中念佛不是念彼阿彌陀佛。
@「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這種念佛的方法真義是言語道斷的、是超過任何世間的念頭的,沒有任何世間念佛的念頭可以稱作念佛,這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舍利弗,是念佛法是不可言說超出意識過出諸念,不可得任何念是名念佛。
悟是對迷而說悟,悟了迷不見,悟亦無所得,悟了必知我尚不可得何敢稱有我開悟?悟此法者便知是念佛法是不可言說超出意識過出諸念,不可得任何念是名念佛。
如此便知悟亦是假名,達摩祖師云:
是知持心學法,則心法俱迷;不持心學法,則心法俱悟。凡迷者,迷於悟;悟者,悟於迷。正見之人,知心空無,即超迷悟。無有迷悟,始名正解、正見。
修道人不外求道,何以故?知心是道。若得心時,無心可得;若得道時,無道可得。若言將心求道得者,皆名邪見。
@「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舍利弗,一切的念頭從非心心的立場來觀察其實都是虛妄本無的,原本就是寂滅的。佛子們如果能夠隨順這種方式來學習念佛,才是稱作真正學習念佛。」
日誌譯:舍利弗。ㄧ切諸念非生非滅本質上皆寂滅相,一切諸念就如同瀑布的水泡,冒了又滅,滅了又生,然其水泡濕性沒有變化,〈泡喻五蘊、濕性喻本心〉這沒有變易就是本心,能了知隨順生滅是法,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
念佛也就是念覺,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
@「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千萬不可以任何形式的心相來念佛。為甚麼呢?因為如果是這樣有心相來念佛的話,就會執取這個相,因為執取相的緣故就會生起一種微細的貪念,因而引生識行落入生死流轉。所以真正的念佛應該是無形無色、無所攀緣、不要生起任何有自性的念頭來才對。」
日誌譯:不可以有形式色念覺,為什麼?念色著色也!因為眼對相境貪味為識,心本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所以離一切相。是名念覺。
這裡教導悟後心行,不住一切相也就是禪宗平常心、直心,寂照一體、定慧一體,並非說彼阿彌陀佛,故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,一切佛所證也是這個道理故稱諸佛。
佛:覺
@「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。」
正覺同修譯:「世尊曰:所以說舍利弗,你應該要知道--念佛是無有分別、無取無捨才是真正的念佛。」
日誌譯:得知釋尊上述所說是故應當知,心不要產生對立應該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覺。
『覺』無生無滅,心生法生、心滅法滅,心由迷妄之而起,了知此理應當無有分別無取無捨而廣六度行,見眾生與我同ㄧ性,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萬德莊嚴 攝受眾生是名真念佛『覺』。
名相:廣六度行
釋文: 又作六德行。謂菩薩應廣修六度行,方能大弘法義。據成具光明定意經所載,即:(一)廣施,菩薩懷廣大心,深知此身及一切財物皆無我、無常,故能盡施一切而了無罣礙;復能廣弘法施,以開化愚蒙眾生。(二)廣戒,菩薩堅守諸戒律,以保身、口、意三業之清淨,復輾轉化他,廣弘戒法。(三)廣忍,菩薩於一切違逆之境皆行忍耐,視惡境為空無所有,而不生瞋恚之心;復輾轉化他,令受教眾生亦行忍。(四)廣精進,菩薩精進修持,善調飲食、睡眠,無有怠惰;且不辭辛勞廣說法要以開教愚頑,令其亦精進無怠。(五)廣一心,菩薩修行禪定時,能一心寂靜,離諸散亂,於一切時處,亦能專一其心而無所動搖;復化眾生,令其一心不亂。(六)廣智慧,菩薩以智慧照了一切,雖處五濁之塵境,然道心堅固不失,滅絕三界妄想而證涅槃;復化眾生,令其亦修智慧。
這個論壇的權限:
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