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修靜坐的方法(23)
禪修靜坐的方法(23)
小止觀,把靜坐劃分為「入、住、出」三種過程,每一階段所發生的身、息、心不調現象,均加以詳細地指示,真是「欲知山下路,須問過來人」的經驗之談。茲略分述之:
初「入」靜坐時調心二事:一調伏心念中之亂想,不使它越逸。這種亂想的術語叫作「心掉舉」(此外還有身及口二種掉舉),即是心浮之相。靜坐時,心好飄動,如長江波,前滅後起,絡繹不絕,因此引起身亦坐之不安,所謂「念外異緣」。對治此種「浮想」的方法,應當把心念集中向下,繫緣臍中或下丹田,心既下沈,則輕浮的亂想可制伏,心即定住,易於安靜。
二調伏心念中之沈相,不使它惛昧。靜坐稍久,如感覺心念昏暗欲睡,眼無力,心中無所記錄,頭漸漸向下低垂,這是昏沈之相。對治昏沈的方法,應當略振精神,挺起脊梁,提起意念,把意念集中注射到鼻端或眉心上面去,則昏暗的心沈可制伏,這是對治心沈相的辦法。還有一種對治辦法,即出聲誦一真言,念一句佛號,自念自聞,并將眼光放遠一點(由三尺放至五尺或八尺遠),或略搖動身體或長細吸入清氣,深入丹田七次,沈相立即止住矣。總而言之,要心不浮不沈,才是心的調和之相。此外如坐中心志散漫,身好逶迤,或口中涎流種種不適現象,均可依小止觀方法治之。茲不贅講。
次言「住」在靜坐中調和者亦有三事:初習靜坐的人,每一靜坐時,不管長達十二時,中則四時,小則一時或半時,攝念用心,在這中間,必須善自明了「身、息、心」三事調和不調和的詳細情形。
一是身的方面:如果一向坐時,雖注意調身,但在七七時日之內,身坐時或寬或急,或偏或屈,或低或昂,身不端直。如果一經發覺這些不良現象,立刻注意糾正,全身正直端莊,安穩如鐘,不傾不動,不寬不急,平直正住。
二是息的方面:如果每一次靜坐中,身雖完全調和妥貼,安穩正直,毫無偏差,而氣息尚未調和恰到好處的話,就應該注意上面所說的「風、喘、氣」等三種狀況。如覺身中脹滿,應當用上面所講的方法對治它,總要把息細細綿綿、若有若無的境界方可。
三是心的方面:如果靜坐中,覺得身和息都調到好處,而心相的浮或沈,寬急不定。如果有此感覺,應當用上面所講的方法,調令適中。本來調身、調息與調心的三件事,根本是不可能強分前後次第的,隨有一事不調而立即調適它,務在每一坐中,把身、息、心三事調適,無相乘越,和融不二,為初學靜坐的根本原則。此三事調度得法,能除所有宿患,成功也絕對可期。
三、靜坐完畢後,「出」靜坐時應調適者亦有三事,須當注意:
(1)靜坐畢,第一要放心異處,不應再把精神集中定中之事,同時要開口放氣,并利用想像力,想氣從百脈隨意而散。
(2)搖動身體,就是未下座前,把身體微微徐徐動搖,次動肩膊,再動手和頭頸,再動足部,皆使柔軟,再次用手遍摩全身毛孔。再次兩掌磨擦使發煖,以揜雙眼,然後開眼(或如上面我所講的次第亦可)。
(3)要等待身上熱氣或汗完全歇休散後,方可隨意走動外出等事。否則,過於頓促,身息心靜中細處未曾散完,留在身中,恐引起頭痛,或骨節酸脹僵硬,後坐中必感煩躁不安。所以,在靜坐畢放腿前,每次都要注意這些。這些就是所謂出定、下座、調身息心的方法,此乃是從細出粗。知此名為善知「入住出」。
六、變化氣質、返老還童
靜坐不僅是澄澈心理妄想雜念,啟發智慧,還可以附帶促進生理的變化,百脈暢通、骨格健康、臟腑雄壯,收到變化氣質、返老還童的效果。佛教禪定的目的雖不在長壽健康返老還童,但這是副產品應有的必然現象。
道教的鍊丹,十有九不得法,往往誤入歧途,後悔莫及。縱有成功,如呂洞賓,亦無法得到究竟解脫。呂洞賓曾訪黃龍禪師,問他用何工夫?呂氏答:「半邊鍋內煮乾坤。」黃龍斥他為「守屍鬼」。他惱了,用他的「天遁寶劍」飛去殺黃龍禪師,劍落在石縫裡。他從此問道禪宗,放下鍊丹的修身功夫,證到見性地位。他一首「碎卻瓢囊撼卻琴,於今不鍊汞中金;自從得遇黃龍後,始覺從前錯用心」的詩,即其證明。道家功夫做到呂洞賓已不容易,但尚未究竟。佛教靜坐不重視長壽、返老還童可知了。
何以見得靜坐可以變化氣質,能返老還童?這裡舉出現在幾件事實給大家作個證明,想亦為大家所樂聞的吧!
現年一百十九歲的虛雲老和尚,他現在江西青原(行思道場)山,每日領導許多人種田耕地,手足不停地工作。他是十九歲出家的,已經長素苦行了一○一年了。他的牙齒脫五次之多,但脫了又重生出來,他的頭髮白了又重新黑起來,「不見白髮轉烏絲」,他卻兩次由白髮轉為烏絲了。民三十六年夏天,我正在曲江南華寺為他創辦「南華戒律學院」,他脫落的門牙又正生了出來。這是一件活生生的事實,扯謊不得的,許多曾親近過他的人都知道的很清楚的。
虛雲老和尚的定功,在目前論,已超過一般人之上。根據他的年譜,他在光緒二十年六十二歲時,住在五台山後獅巖茅蓬內。山中有許多茅蓬,那正是隆冬的臘月,萬山積雪,嚴寒徹骨的時候。他獨居蓬內,人境兩寂,身心清靜。山中的糧食,只有山芋,米與菜都不易得。
一天,老和尚取了一些雪塊和山芋放在鍋中,生起火來之後,他就結跏趺坐,等待芋頭熟了,以便果腹。誰知道一坐就入定了,一定就定到第二年,如果無人發現他,可能一定一年半載也難說的。發現他入定的是後山茅蓬的復成法師,他們平日難免三四天不見面的。當時一因天寒積雪,山路難行;二因不見老和尚到那兒去。復成法師吃了早餐,扶著手杖,想去給老和尚賀年,他看茅蓬外,到處都是虎蹤,卻無人跡。
他推門入內,見老和尚正在入定,叫他又叫不應,祗好擊磬啟定了。他出定後,復成法師給他拜了年,問他吃了飯麼?他說:「還沒吃,正在煮芋,大概已經熟了?」復成法師把鍋蓋揭開一看,芋已霉高一吋多了。復成法師驚訝道:「你一定就半個月了。」老和尚下座,同他二人烹雪煮芋飽食大笑而去。
還有一次,一定九天。光緒三十三(六十八歲)年,他為雲南雞足山祝聖寺往南洋募化與請大藏經事,過泰國,駐錫曼谷龍泉寺,講普門品,聽眾數百。一日在講經座上趺坐,忘記講經,竟入定去,這一定就是九日九夜。哄動了全曼谷,泰國國王、大臣、善男信女,都來禮拜。出定後,繼續講完普門品。
泰王請他到王宮講經,百般供養,肅誠歸依。此次官紳士庶歸依者數千人。此一類的事情,實在太多。最近美國佛教界,請了一位印度瑜伽派的人到美國,他一定,所有呼吸、心臟、脈搏均完全停止,如死人無異。他入棺材,埋在土內七天,啟出來,仍是活生生。
又民國四十五年中央日報登載印度教一人,曾以乾柴數十擔,自置身于柴上,以火焚之,柴盡,其人連衣服也未被燒焦半絲。此等原理,已超出一般常理與常識之外,近於魔術。其實,這就是對心理加一種特殊的禪定訓練,成功後,心理完全能支配生理和轉變外面的現實環境之故。
這當然不是馬克思信徒們所說「存在支配意識」的人所能了解得來的。是的,常人當然要受大自然和社會環境(存在)所控制而不能支配環境的。其實,吾人未受駕駛訓練,坐上飛機與汽車,無法把它開跑起飛;但受了司機訓練的人,一坐上駕駛台,立刻就飛了,為什麼他能使飛機飛而我不能?就是他受了特殊駕駛訓練的緣故。
我個人以為,要使身體健康,達到長壽之目的不難,要使每一個人的心理和思想健康,達到思想衛生化,那是比較不易做到的事。佛教的靜坐,是從根本上下手,澄清思想,冷靜頭腦,淨化身心。進一步,忘掉自己的身心和世界,進入超然忘我境界的超脫境界。這樣,我們的本來無限量的精神界,無始本具的智慧心眼,一旦豁然貫通,則我們自心的智慧光明,自然現前。所以六祖惠能大師,一字不識,能通一切佛法;月仙女士一字不識,能講許多經典,就是這個道理了。
此外,關於靜坐略有成就時,必有許多現象,如發熱發冷,全身自然震動十六觸等,或現神奇莫測的事情,這些原理,皆有科學上的根據,但皆非今日所說得完的,待有機會,再同大家研究。
我的標語是:靜坐是健康身心的基礎,健康是國家民族復興和偉大事業的資本,禪定是啟發智慧的泉源,智慧是淨化身心世界和解脫煩惱的利器。
初「入」靜坐時調心二事:一調伏心念中之亂想,不使它越逸。這種亂想的術語叫作「心掉舉」(此外還有身及口二種掉舉),即是心浮之相。靜坐時,心好飄動,如長江波,前滅後起,絡繹不絕,因此引起身亦坐之不安,所謂「念外異緣」。對治此種「浮想」的方法,應當把心念集中向下,繫緣臍中或下丹田,心既下沈,則輕浮的亂想可制伏,心即定住,易於安靜。
二調伏心念中之沈相,不使它惛昧。靜坐稍久,如感覺心念昏暗欲睡,眼無力,心中無所記錄,頭漸漸向下低垂,這是昏沈之相。對治昏沈的方法,應當略振精神,挺起脊梁,提起意念,把意念集中注射到鼻端或眉心上面去,則昏暗的心沈可制伏,這是對治心沈相的辦法。還有一種對治辦法,即出聲誦一真言,念一句佛號,自念自聞,并將眼光放遠一點(由三尺放至五尺或八尺遠),或略搖動身體或長細吸入清氣,深入丹田七次,沈相立即止住矣。總而言之,要心不浮不沈,才是心的調和之相。此外如坐中心志散漫,身好逶迤,或口中涎流種種不適現象,均可依小止觀方法治之。茲不贅講。
次言「住」在靜坐中調和者亦有三事:初習靜坐的人,每一靜坐時,不管長達十二時,中則四時,小則一時或半時,攝念用心,在這中間,必須善自明了「身、息、心」三事調和不調和的詳細情形。
一是身的方面:如果一向坐時,雖注意調身,但在七七時日之內,身坐時或寬或急,或偏或屈,或低或昂,身不端直。如果一經發覺這些不良現象,立刻注意糾正,全身正直端莊,安穩如鐘,不傾不動,不寬不急,平直正住。
二是息的方面:如果每一次靜坐中,身雖完全調和妥貼,安穩正直,毫無偏差,而氣息尚未調和恰到好處的話,就應該注意上面所說的「風、喘、氣」等三種狀況。如覺身中脹滿,應當用上面所講的方法對治它,總要把息細細綿綿、若有若無的境界方可。
三是心的方面:如果靜坐中,覺得身和息都調到好處,而心相的浮或沈,寬急不定。如果有此感覺,應當用上面所講的方法,調令適中。本來調身、調息與調心的三件事,根本是不可能強分前後次第的,隨有一事不調而立即調適它,務在每一坐中,把身、息、心三事調適,無相乘越,和融不二,為初學靜坐的根本原則。此三事調度得法,能除所有宿患,成功也絕對可期。
三、靜坐完畢後,「出」靜坐時應調適者亦有三事,須當注意:
(1)靜坐畢,第一要放心異處,不應再把精神集中定中之事,同時要開口放氣,并利用想像力,想氣從百脈隨意而散。
(2)搖動身體,就是未下座前,把身體微微徐徐動搖,次動肩膊,再動手和頭頸,再動足部,皆使柔軟,再次用手遍摩全身毛孔。再次兩掌磨擦使發煖,以揜雙眼,然後開眼(或如上面我所講的次第亦可)。
(3)要等待身上熱氣或汗完全歇休散後,方可隨意走動外出等事。否則,過於頓促,身息心靜中細處未曾散完,留在身中,恐引起頭痛,或骨節酸脹僵硬,後坐中必感煩躁不安。所以,在靜坐畢放腿前,每次都要注意這些。這些就是所謂出定、下座、調身息心的方法,此乃是從細出粗。知此名為善知「入住出」。
六、變化氣質、返老還童
靜坐不僅是澄澈心理妄想雜念,啟發智慧,還可以附帶促進生理的變化,百脈暢通、骨格健康、臟腑雄壯,收到變化氣質、返老還童的效果。佛教禪定的目的雖不在長壽健康返老還童,但這是副產品應有的必然現象。
道教的鍊丹,十有九不得法,往往誤入歧途,後悔莫及。縱有成功,如呂洞賓,亦無法得到究竟解脫。呂洞賓曾訪黃龍禪師,問他用何工夫?呂氏答:「半邊鍋內煮乾坤。」黃龍斥他為「守屍鬼」。他惱了,用他的「天遁寶劍」飛去殺黃龍禪師,劍落在石縫裡。他從此問道禪宗,放下鍊丹的修身功夫,證到見性地位。他一首「碎卻瓢囊撼卻琴,於今不鍊汞中金;自從得遇黃龍後,始覺從前錯用心」的詩,即其證明。道家功夫做到呂洞賓已不容易,但尚未究竟。佛教靜坐不重視長壽、返老還童可知了。
何以見得靜坐可以變化氣質,能返老還童?這裡舉出現在幾件事實給大家作個證明,想亦為大家所樂聞的吧!
現年一百十九歲的虛雲老和尚,他現在江西青原(行思道場)山,每日領導許多人種田耕地,手足不停地工作。他是十九歲出家的,已經長素苦行了一○一年了。他的牙齒脫五次之多,但脫了又重生出來,他的頭髮白了又重新黑起來,「不見白髮轉烏絲」,他卻兩次由白髮轉為烏絲了。民三十六年夏天,我正在曲江南華寺為他創辦「南華戒律學院」,他脫落的門牙又正生了出來。這是一件活生生的事實,扯謊不得的,許多曾親近過他的人都知道的很清楚的。
虛雲老和尚的定功,在目前論,已超過一般人之上。根據他的年譜,他在光緒二十年六十二歲時,住在五台山後獅巖茅蓬內。山中有許多茅蓬,那正是隆冬的臘月,萬山積雪,嚴寒徹骨的時候。他獨居蓬內,人境兩寂,身心清靜。山中的糧食,只有山芋,米與菜都不易得。
一天,老和尚取了一些雪塊和山芋放在鍋中,生起火來之後,他就結跏趺坐,等待芋頭熟了,以便果腹。誰知道一坐就入定了,一定就定到第二年,如果無人發現他,可能一定一年半載也難說的。發現他入定的是後山茅蓬的復成法師,他們平日難免三四天不見面的。當時一因天寒積雪,山路難行;二因不見老和尚到那兒去。復成法師吃了早餐,扶著手杖,想去給老和尚賀年,他看茅蓬外,到處都是虎蹤,卻無人跡。
他推門入內,見老和尚正在入定,叫他又叫不應,祗好擊磬啟定了。他出定後,復成法師給他拜了年,問他吃了飯麼?他說:「還沒吃,正在煮芋,大概已經熟了?」復成法師把鍋蓋揭開一看,芋已霉高一吋多了。復成法師驚訝道:「你一定就半個月了。」老和尚下座,同他二人烹雪煮芋飽食大笑而去。
還有一次,一定九天。光緒三十三(六十八歲)年,他為雲南雞足山祝聖寺往南洋募化與請大藏經事,過泰國,駐錫曼谷龍泉寺,講普門品,聽眾數百。一日在講經座上趺坐,忘記講經,竟入定去,這一定就是九日九夜。哄動了全曼谷,泰國國王、大臣、善男信女,都來禮拜。出定後,繼續講完普門品。
泰王請他到王宮講經,百般供養,肅誠歸依。此次官紳士庶歸依者數千人。此一類的事情,實在太多。最近美國佛教界,請了一位印度瑜伽派的人到美國,他一定,所有呼吸、心臟、脈搏均完全停止,如死人無異。他入棺材,埋在土內七天,啟出來,仍是活生生。
又民國四十五年中央日報登載印度教一人,曾以乾柴數十擔,自置身于柴上,以火焚之,柴盡,其人連衣服也未被燒焦半絲。此等原理,已超出一般常理與常識之外,近於魔術。其實,這就是對心理加一種特殊的禪定訓練,成功後,心理完全能支配生理和轉變外面的現實環境之故。
這當然不是馬克思信徒們所說「存在支配意識」的人所能了解得來的。是的,常人當然要受大自然和社會環境(存在)所控制而不能支配環境的。其實,吾人未受駕駛訓練,坐上飛機與汽車,無法把它開跑起飛;但受了司機訓練的人,一坐上駕駛台,立刻就飛了,為什麼他能使飛機飛而我不能?就是他受了特殊駕駛訓練的緣故。
我個人以為,要使身體健康,達到長壽之目的不難,要使每一個人的心理和思想健康,達到思想衛生化,那是比較不易做到的事。佛教的靜坐,是從根本上下手,澄清思想,冷靜頭腦,淨化身心。進一步,忘掉自己的身心和世界,進入超然忘我境界的超脫境界。這樣,我們的本來無限量的精神界,無始本具的智慧心眼,一旦豁然貫通,則我們自心的智慧光明,自然現前。所以六祖惠能大師,一字不識,能通一切佛法;月仙女士一字不識,能講許多經典,就是這個道理了。
此外,關於靜坐略有成就時,必有許多現象,如發熱發冷,全身自然震動十六觸等,或現神奇莫測的事情,這些原理,皆有科學上的根據,但皆非今日所說得完的,待有機會,再同大家研究。
我的標語是:靜坐是健康身心的基礎,健康是國家民族復興和偉大事業的資本,禪定是啟發智慧的泉源,智慧是淨化身心世界和解脫煩惱的利器。
這個論壇的權限:
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