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》佛性非常非無常。是故不斷。
《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》佛性非常非無常。是故不斷。
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
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
善男子。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。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。今因是經得具足聞。先雖得聞唯聞名字。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。聲聞緣覺唯聞十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。今於此經具足得聞。是名不聞而聞。善男子。一切聲聞緣覺經中。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。三寶佛性無差別相。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。今於此經而得聞之。是名不聞而聞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。世尊。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。是等云何復墮地獄。世尊。若使是等有佛性者。云何復言無常樂我淨。世尊。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。斷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。佛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。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。世尊。犯四重禁名為不定。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。如是等輩若決定者。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。若須陀洹至辟支佛是決定者。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世尊。若犯四重不決定者。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決定。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。若佛不定。涅槃體性亦復不定。至一切法亦復不定。云何不定。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。諸佛如來亦應如是。入涅槃已。亦應還出不入涅槃。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。不決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。云何說言一闡提等當得涅槃。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。善哉善哉。善男子。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。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。作如是問。善男子。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。於諸佛所種諸善根。久已成就菩提功德。降伏眾魔令其退散。已教無量無邊眾生。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。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義。我都不見一切世間。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。有能諮問如來是義。今當誠心諦聽諦聽。吾當為汝分別演說。善男子。一闡提者亦不決定。若決定者是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不決定是故能得。如汝所言佛性不斷。云何一闡提斷善根者。善男子。善根有二種。一者內。二者外。佛性非內非外。以是義故佛性不斷。復有二種。一者有漏。二者無漏。佛性非有漏非無漏。是故不斷。復有二種。一者常。二者無常。佛性非常非無常。是故不斷。若是斷者則應還得。若不還得則名不斷。若斷已得名一闡提。
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
善男子。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。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。今因是經得具足聞。先雖得聞唯聞名字。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。聲聞緣覺唯聞十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。今於此經具足得聞。是名不聞而聞。善男子。一切聲聞緣覺經中。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。三寶佛性無差別相。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。今於此經而得聞之。是名不聞而聞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。世尊。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。是等云何復墮地獄。世尊。若使是等有佛性者。云何復言無常樂我淨。世尊。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。斷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。佛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。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。世尊。犯四重禁名為不定。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。如是等輩若決定者。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。若須陀洹至辟支佛是決定者。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世尊。若犯四重不決定者。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決定。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。若佛不定。涅槃體性亦復不定。至一切法亦復不定。云何不定。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。諸佛如來亦應如是。入涅槃已。亦應還出不入涅槃。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。不決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。云何說言一闡提等當得涅槃。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。善哉善哉。善男子。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。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。作如是問。善男子。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。於諸佛所種諸善根。久已成就菩提功德。降伏眾魔令其退散。已教無量無邊眾生。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。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義。我都不見一切世間。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。有能諮問如來是義。今當誠心諦聽諦聽。吾當為汝分別演說。善男子。一闡提者亦不決定。若決定者是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不決定是故能得。如汝所言佛性不斷。云何一闡提斷善根者。善男子。善根有二種。一者內。二者外。佛性非內非外。以是義故佛性不斷。復有二種。一者有漏。二者無漏。佛性非有漏非無漏。是故不斷。復有二種。一者常。二者無常。佛性非常非無常。是故不斷。若是斷者則應還得。若不還得則名不斷。若斷已得名一闡提。
這個論壇的權限:
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